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通往花蓮半農半X的幸福之路招募計畫說明會


〔不必等到退休,就能建構一個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


        您是否曾在走了好長的一段路之後,發現原來想追求的,只是赤腳踩在泥土上的踏實?您是否在拚命好久的人生戰鬥裡,發現原來想要的,只是單純自在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如果您心中的答案是「Yes!」那麼,就請來花蓮吧!開啟一場為生命價值而走的旅程。

        有一種生活,能回歸人類本質,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那就是「半農半X」的生活。本計畫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與東華大學共同策劃,將招募有心想到花蓮農村尋找新價值的人或花蓮農村的回流居民,投入到農業與田園生活,發展一種「農與志」結合的生活型態。

        誠摯邀請您來花蓮這片幸福豐饒的土地上,親近泥土,擁抱自然,藉由腳底下泥土所傳遞的溫暖,以謙卑敬天的心,認識大地的其他生命;追逐夢想,實踐天賦,超越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發現社會中、生命裡更重要的事!

        計畫啟動前,將有二場招募說明會,讓您更瞭解計畫內容及實施方式,也歡迎您親臨花蓮這塊土地,體驗幸福生活的美好!


招募說明會時間:
第一場
102年4月 2日(星期二)下午14:00東華大學環境學院1F講堂B119。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第二場
102年4月13日(星期六)上午10:30花蓮鐵道文化園區花蓮好事集。
(花蓮市福建街與福町路交叉口)

聯絡方式:
0935-267643 吳睿淳小姐 E-mail: admanrai@gmail.com

計畫網址:http://farmx.blogspot.tw/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
協辦單位:黎明教養院、花蓮樸門部落、花蓮縣鄉村社區大學
執行單位: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招募說明會報名表下載  word  pdf
招募計畫簡章下載  word  pdf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我在花東.半農半X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 蔡建福

        2010年的12月,有一位天使來到了花蓮,他的名字叫做塩見直紀。
這是一場由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所舉辦的座談會,談的主題是關於「促進人才東移」。這幾十年來,花東地區由於地理條件的關係,未能同步於台灣其他地區現代化的進程,因此,「促進什麼什麼東移」,這一句話我們並不陌生,但塩見直紀先生到底說了什麼,會讓我們認定他是天使?

        春節期間,一群為了守護花東土地的民間團體,藉由發紅包的方式,宣傳一個避免花東土地財團化的訴求,這一群人針對東發條例的某些重要草案版本,提出了廢除該條例第七、八、九條所埋藏的公有土地釋出條文。

        長久以來,對於花東地區的發展,不同的人馬有不同的想像,暗藏公有土地釋出條文的一群人,將花東區域的發展寄望於外來投資,也就是,引進外來的資本和資本家;在這樣的思維下,中央與地方的公部門所需要做的事情,只要積極地修改法令,創造法令就可以了!包括東部發展條例(簡稱東發條例)、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產業創新條例(簡稱產創條例)等等,有了這些法令,執政者一方面編列預算提供引進資本家所需要的公共設施(如交通設施),另一方面提供公共的土地資源、減免租稅。

        協助資本家取得土地、取得所需設施、減少租稅,如果再結合上都市計畫的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如此的執政模式叫做系統權力(systematic power)的運作;這樣的運作規則,是台灣這五十年來大大小小的政治人物之所精通、熟稔,他們經常努力地爭取執政的機會,為的,只是在利用這樣的程序以降低自己的機會成本,輾轉成就自身的財富與霸權。當然,推動的政治人物如果是偉大的政治家,這一套方法也會是永垂不朽的、造福人群的,但從台灣的現況來看,經常不是這樣。

        塩見直紀先生所稱的半農半X,是另一種地方發展的思維。同樣思考著引進資源、引進人力,但所衍生的作法卻完全不同。他認為,二十一世紀全世界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面臨的兩大主要難題就是:「環境問題」和「天職問題」,也就是「永續的可能性」和「價值的創造性」。今天,忽視「永續的可能性」而莽撞往前衝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創造新的價值觀,為大家的幸福共創新的文化,因此,他提出了「順從自然,實踐天賦」這樣的理念,以進行緩慢的社會改革運動。

        半農半X的理念之所以特別適合花東,是因為這個地方有良好的從農環境,也有支持X存在的社會背景。所謂的半農半X,指的就是順從天意,經營簡單的生活,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糧食,並將上天賦予的才能活用於社會。塩見直紀先生建議來花蓮的新住民,用一半的時間務農,生產生活所需的自家糧食,另外一半的時間來發展X,這個X有可能是各種不同的行業或社會行動;舉他自己的例子來說,他所主持的「郊山聯絡網‧綾部」,是一個土地與房屋仲介中心,免費幫忙想要把生涯規劃到農村來的人,提供可能的資訊,安排閒置的農舍、田地,讓村民和這些想要來村莊尋找新生活,尋找社會奉獻的人面對面地商量不同的可能性。

        到農村尋找新價值的人,在田園生活中,在農村社會中,找到了他們喜歡的和想做的事,建構一個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如他所述,在綾部市的案例中,不論是創造美味的蕎麥菓子烹飪教室、或是帶領村民繪製地方地圖,從苦求沒有的東西到尋找既有的東西去啟發村民的自信,或是,只是寫寫明信片慰問社區的獨居老人,如此將上天賦予的才能與創意活用於這個社會。

        後現代的台灣農村,如花蓮、台東這樣的地方,在現代科技、都市生活的對比下,逐漸形成一種邊陲與核心的支配,東部地區必須發揮自己無可取代的基礎條件,而不是一眛地被動、追隨,才有機會跨越資本與城鄉的支配關係,跳脫不友善的社會階層剝奪,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讓居住這裡的人們,不論是原住民、新住民或退休之後的居民,都能夠找到位置,安身立命,作自己的主人。

        這種思維是寄託於「生活價值的開創」,發展經濟,是經世濟民,而不是表面需求的滿足,是積極地反省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是否和諧。東發條例似乎忽視了這一點,處處以憐憫、支配與剝奪姿態的條文呈現。塩見直紀先生則剛好出現在這樣一個花東地區發展路線的十字路口,我們稱他為天使,因為他適時地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方向的新觀點。


半農半X的生活體驗

2013-03-25更生日報 黎明教養院 發展部 柯仁愛主任

        日本京都市有一對夫婦,山中先生是電機企業的技術人員,妻子為全職家庭主婦。在第一個孩子出生之後,因為對環境和糧食問題的意識敏銳度提高,開始對大量消費造成大量廢棄的惡性循環,及犧牲其他生物來滿足自我所需的做法感到痛心,全家搬到了農村。一邊務農,一邊運用原有的專才,擔任將垃圾燃料化的工作。維持了生活所需,也將所長和社區連結。

  東華大學蔡建福教授,見到台灣也有許多和山本夫婦一樣對友善大地懷有使命卻還沒有行動的人,他在推動「好事集」之餘,有感於花蓮完整的自然風貌、田野景觀,純樸無偽的人心,緩慢的生活步調及開闊空間,具備了「農村體驗」的實力,提出「半農半X」的概念,希望推廣成示範區域。

  所謂的半農半X,指的是順從天意,經營簡單的生活,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糧食,並將自己的天賦才能活用於社會。對於想體驗結合生態、產業、文化而還沒有找到場域的,蔡教授相中了位在東華大學後門附近的「向陽社區」。向陽社區是經國先生擔任榮民輔導會主委時,為照顧精神疾病的榮民,本著人道的精神在「就醫開闢就業途徑」「就業奠定就業基礎」指示下,建置十六公頃開放式的農場;五十多年來榮民伯伯多已凋零,此處的景觀卻卓然有成,欣欣向榮,園區內老樹繁茂、綠草盎然、禽畜悠遊、蔬果扶疏,有如創世記中的伊甸園。將由玉里榮民醫院、黎明教養院、東華大學攜手合作,規劃成融和自然生態、人文藝術的綠色療育場域,以樸門農藝的方式,在田園中用生命照顧生命。園區內並將闢有「藝術創作營」、「退修會場館」、「青少年營地」、「住宿園區」、「餐廳」、「禮拜堂」等,迎接個人或家庭、公司團體、親朋好友組團前來探索綠自然、靈修渡假,找回使自己滿足與喜樂的能量。

  有關於蔡建福老師帶領的「半農半X的生活體驗」近期內將先行啟動,東華大學將舉辦兩場說明會,不必等到退休,就能建構一個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讓嚮往自給自足田園生活,追求夢想、實踐天賦、貢獻社會的「尋夢者」進駐,發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協助這片土地與社會的永續發展。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X計畫

未開放。

半農半X的幸福之路


半農半X的概念:
        天賦活用的想法來自於日本塩見直紀先生的半農半X理念。半農半X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我雇用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身體力行平衡生活。半農半X也是一種平衡的人生觀,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方式。

        半農半X緣起自日本京都的綾部市,綾部市與花蓮同樣是人口高齡化、鄉村勞動力不足、城鄉差距嚴重的鄉村地區。為了引進資源與人力,塩見直紀以不一樣思維和運作方式,耕耘著土地、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000年綾部市市公所一方面為了建置地方軟性的設備如文化、技術、智慧等,一方面也欣賞塩見先生的理念,故投入了1000萬日圓在豐里西小學廢址成立了「郊山聯絡網」。目的是在人口逐漸減少且老化嚴重的綾部市,幫助居民活得活潑有朝氣,並協助將綾部孕育成一個人人稱羨的好地方。塩見直紀先生在「郊山聯絡網」裡,從事網頁資訊管理及製作電子刊物和發佈最新消息的工作。同時透過書寫「郊山的生活」部落格,將綾部的美(人文、風景、民俗文化)傳達給外界的人知道,同時為有心移居鄉村的人,提供可能的資訊,幫助這些人在鄉村中安頓下來並找到安身立命的可能性。

        塩見直紀先生在京都綾部推廣「半農半X」已有十餘年,相關著作《半農半X的生活》在台灣也受到廣大的迴響。他認為花蓮是個有良好從農環境的地方,也因民風純樸,藝創實力渾厚,具有落實「半農半X」理念的背景。如果能在花蓮實踐塩見直紀的「半農半X」理念,可預見的,那將會是一股由農村凝聚而成的新力量,如同洪蘭所講的:「一人影響一人,最後就能在社會中造成改變。《大腦的主張》」。以下簡單介紹半農以及半X的概念。

「半農」的意義:     
        「半農半X」的構想是塩見直紀受到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的「半農半著」(以天然生活為基礎,透過寫作向社會傳達正面理念)影響,所激盪出的理念。所謂的「半農」的構想,就是並不需要成為可以生產各式各樣農作物,或者以務農維生的專業農夫,只需要用一半的工作時間,以自己認同的耕作方式,栽種自家糧食,另一半從事有薪的工作就可以了。(原典出於星川淳《地球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有其意義:縮小物欲、獲得健康、重拾家族和樂。「半農」促成生活的簡化,農事可以增加身體的勞動以及意志上的磨練,而因為務農必須要全家人同心協力,促使農田變成一個全家合作的場所,凝聚家庭的每個成員的向心力。而這種向心力無疑是一種緊密的社群關係。Colin Beavan說緊密的社群關係,會使人感覺自己在為更高的目標工作,以及發揮最珍貴的個人天賦,能持久提升我們的快樂水平。

        那麼「半農」的規模到底要到多少才夠呢?塩見直紀提到:「我們還是耕作自己所需的份量就好。自己能夠除草的範圍,必然就是一家人可以吃的飽的分量了。」 他提到:「所謂的『半農』的『農』跟規模大小和專業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個『農』可以是專業耕作、市民農園偶爾種種菜、或是家裡的後院或是陽台蔬菜盆栽、就連地也不一定要是自己的。」重要的是在其中,實踐糧食自足的生活。為如果可以自給自足,便不會隨波逐流。

「X」的意義:
        有一句古諺是這麼說的:「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專長。在「半農半X」的理念中,「X」是個變數,且變化無窮,隨著每個人的不同,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型態。「X」也代表著即使同樣是人,在完成真正的使命之前,可能會有不同的、曲折艱難的人生路要走,在京都陵部的永田若菜如是說。塩見直紀另外提出「X」的延伸概念,他提到「X」這個字母由兩條線交錯而成,把一條線當作自己,另一條當作社會行進的道路,那麼,交叉點便是自己與社會合作共存的地方。這代表著,不要背離社會、與社會脫節,而以身為其中一份子,思考自己到底能貢獻什麼。這樣的一個活用天賦的概念將會使小至個人大至鄉村都擁有緊密的人際網絡,聯合國在2012幸福指數中報告中亦有提到,堅實的人際網絡正是在這個社會上幸福感的來源之一。也就是說,X即是天賦。而天賦則代表了每個人所擁有的特質、專長與才華。本計畫的目的便是幫助學員找到自己的天賦,擬出天賦活用計畫,並視學員的計畫媒合至花蓮當地的農村,使天賦與社會做一個連結而產生新的可能,甚至幫助解決當地農村的問題。

計畫緣起


        農村再生條例於民國99年通過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於全國農村進行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希望透過美化農村景觀、維護農村生態、活化產業文化、提升農村居住品質、保存地方人文特色及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促進農村的活化再生之目標。
   
        由於花蓮保存了最完整的自然風貌、田野景觀,以及純樸無偽的人心,住在這裡的人們,幸福地擁有比台灣北部及西部要慢一點的生活步調以及開闊一些的空間,而它也成為了都市人新生活的想像。有鑑於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深感花蓮農村應與都市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現在的花蓮農村,具備著十足「農村體驗」的實力,因此提出「半農半X」的概念,並委託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蔡建福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希望將花蓮農村推廣成為一個半農半X生活理念的示範區域。

        半農半X的理念之所以特別適合花東,是因為這個地方有良好的從農環境,也有支持X存在的社會背景。所謂的半農半X,指的就是順從天意,經營簡單的生活,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糧食,並將上天賦予的才能活用於社會。最近的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到了鄉村,或許是耕作,或者是寫作,或是作了其它的工作,鄉村不只是都市人逃離都會的一個地方,也是尋求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半農半X的概念其實早就已在台灣數個地方開始形成,期待透過此計畫的實施,讓花蓮農村的生態、產業、文化得以發展一種可持續性的生活型態。